一、中心概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9年7月,是我校支撑“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现代科研组织新体制和新机制的重点建设平台。中心以三元里校区实验楼为主体,通过“跨学科跨院所研究平台公共化、团队管理PI制化、实验平台仪器共享化、资源与绩效分配业绩化”等方式,全面提升中心的学术创新与共建共享能力。临床药理研究所、热带医学研究所、脾胃研究所作为首批研究单位进驻中心,主要围绕脾胃病、脑与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开展研究,首批组建六支科研团队。中心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4年1月起,科技创新中心大学城校区与三元里校区执行统一管理,形成“两校区一中心”格局。大学城校区科技创新中心坐落于学校医科楼A座,建设有大型仪器服务平台、产学研融创平台,配备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技术支撑团队,同时引进顶尖科研团队、交叉学科研究团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研究团队,是学校中医药基础性科学研究发源地、服务学校主要学科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及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流动站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三、招聘方向
医药类相关专业、生命科学类、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四、招聘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得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
五、岗位待遇
1.优厚的薪酬待遇:
校本部博士后基础年薪30-65万起(不包含单位部分社保公积金);附属医院博士后基础年薪35-45万奖励绩效;
(2)达到拔尖岗要求者可申请转为拔尖岗培养:在站时长(最长可5年)、经费配套(40万科研经费)、薪酬待遇(45-65万);
(3)博士后期中考核时如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可受聘校聘副研究员职称。
4.清晰的发展前景:
实行师资博士后制度,动态调整,达到考核要求者优先留校(事业编制);
5.提供博士后公寓或3500元/月住房补贴;
6.入站满足条件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受指标限制;
7.博士后项目资助:
(1)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博士后指标单列,自然科学领域每人120-240万元。
(2)青年学者项目
在站博士后可申报青年学者。
(3)教育部、科技部博士后海外引进项目(科技部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
每人每年30万生活生活补贴,资助3年,一次性安家费3万。
(4)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博新计划:给予每人每年28万元的资助(另有8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国家资助期为2年。
(5)香江学者计划、澳门学者计划
香江:36万元人民币和43.92万元港币;澳门:36万人民币和42万元澳门元。
(6)人社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国家财政资助每人2万元。
(7)人社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
国家财政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国(境)外拟接收单位机构或合作导师资助经费为每人30万元人民币(或接近)。
(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每年两次申报机会)
特别资助:自然科学18万元、社会科学15万元;
面上:自然科学8万元,社会科学5万元;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平均8万元/部。
(9)广东省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
指标到校,无须校外竞争。省财政每年资助100人,赴国(境)外高校交流,每人资助40万元。
(10)广东省海外青年人才引进博士后资助项目
认定制,全年受理。“核实认定、不限名额”,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60万+40万财政补贴。
(11)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档)
A档:即博新计划,详见第(4)点;
B档:每人每年18万元财政资助;
C档:每人每年12万元财政资助。
(12)其他国家和广东省设立的资助项目。
条件优秀者待遇及科研启动经费可一人一议;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可按高层次人才引进,详见******
事业留人、编制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六、出站要求
详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
七、进站流程
全年接收博士后进站申请、不限人数、不限时间、随时进站。
招收计划详见附件(师资博士后计划另行公布)。
八、招收单位联系方式
联系人:季老师、范老师
电话:020-36585479
邮箱:02097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楼715室
邮编:510405
附件【附件1: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2024-2025学年度博士后招收计划表.xls】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info/1461/***